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臭、味甘的粘稠液體。甘油的化學結構與
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屬于同一類物質。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產生4千卡熱量,經人體吸收后不會改變
血糖和
胰島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業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大多出現在運動食品和代乳品中。冬季人們常用甘油搽于手和面部等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表面,能夠使皮膚保持柔軟,富有彈性,不受塵埃、氣候等損害而干燥,起到防止皮膚凍傷的的作用。由于甘油可以增加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增加高熱環境下人體的運動能力。
甘油
[1]是甘油三酸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當人體攝入食用脂肪時,其中的甘油三酸酯經過體內代謝分解,形成甘油并儲存在脂肪細胞中。
小常識: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嗅、味甘的粘稠液體。甘油的化學結構與 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屬于同一類物質。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產生4千卡熱量,經人體吸收后不會改變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業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大多出現在運動食品和代乳品中。由于甘油可以增加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增加高熱環境下人體的運動能力。
甘油(歷史),1779年由斯柴爾(Scheel)首先發現,1823年人們認識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臘語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其為制造火藥的原料,則產量大增。最簡單的三羥基醇。分子式:C3H8O3,結構簡式HOCH2CH(OH)CH2OH。又稱丙三醇。在自然界中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廣泛存在于動植物體內,在棕櫚油和其他極少數油脂中含有少量甘油。無色粘稠液體。具有甜味。熔點20℃,沸點290℃(分解),相對密度1.2613(20/4℃)。純甘油可形成結晶固體,冷至-15~-55℃時最易結晶,吸水性很強,可與水混溶,并可溶于丙酮、三氯乙烯及乙醚-醇混合液。甘油與一元醇相似,例如與金屬鈉反應生成一元甘油醇鈉。與干燥的氯化氫氣反應,生成2,3-二羥基-1-氯丙烷和1,3-二羥基-2-氯丙烷。在乙醚溶液中與氯化氫反應,主要生成2-羥基-1,3-二氯丙烷。氧化時生成甘油醛、甘油酸;還原時生成丙二醇。(性狀與穩定性)無色粘稠狀液體;味略甜,與水及乙醇可任意比例混合,在潮濕空氣中能吸收水分,遇冷時間過長能析出結晶塊,稍加溫可再溶,故應密閉貯存。甘油于10℃左右與硫酸、硝酸混合酸反應,生成甘油三硝酸酯,俗稱硝酸甘油,這個化合物經輕微碰撞即分解成大量的氣體、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發生爆炸。硝酸甘油還常用作強心劑和抗心絞痛藥。脂肪酰氯或酸酐可酯化甘油。甘油與過氧化氫、過氧酸、亞鐵鹽、稀硝酸等反應,生成甘油醛、二羥基丙酮;與濃硝酸作用生成甘油酸。甘油也可被四乙酸鉛或高碘酸氧化。甘油與硫酸鉀或濃硫酸加熱發生分子內失水,生成丙烯醛。甘油是肥皂工業的副產物,也可用特種酵母發酵糖蜜制得。也可以丙烯為原料合成甘油。甘油大量用作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合成樹脂、塑料、油漆、硝酸甘油、油脂和蜂蠟等,還用于制藥、香料、化妝品、衛生用品等工業中。
甘油是一種味甜、無色的糖漿狀液體。食品中加入甘油,通常是作為一種甜味劑和保濕物質,使食品爽滑可口。
甘油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當人體攝入食用脂肪時,其中的甘油三酯經過體內代謝分解,形成甘油并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謝的終產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
一旦甘油和脂肪酸經過化學分解,甘油便不再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了。查看一下化學書你會發現,甘油不同于碳水化合物,就如同棒球手不同于足球運動員一樣。雖然甘油也可以像其他碳水化合物一樣提供熱量(每克甘油完全代謝后產生4.32千卡熱量),但它們有著不同的化學結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甘油的保水作用,它可以增加血容量,以致引起頭暈、惡心等癥狀。這些癥狀在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血容量或血壓本身就比較高的情況下,就更加明顯。因此,當患上述疾病或處在妊娠這樣一個特殊生理時期時,請避免服用甘油。建議你在嘗試任何一種新的補劑或藥品前,先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一個全面評價,以免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