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2)
平菇出菇階段,易被有害細菌侵染,故而常發生軟腐病、斑點病等細菌性病害。12月13日,記者在壽光市田柳鎮朱家崖村的部分菇棚內看到,一些采收過頭茬平菇的菌袋兩頭出現了暗褐色水爛,導致二茬菇出菇困難。
記者分析認為,該種情況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軟腐病。平菇軟腐病發生時,菌絲退化,料袋表面色澤發暗、變軟、水爛,伴有臭味。概括他們棚內發病原因:1.平菇采收后,在料袋表面形成傷口較多,為有害細菌侵染料袋創造了“通道”,又加之部分菇農為了促進下茬菇來潮,而加大了噴水,造成料袋兩頭濕度過大,或有水滴,也利于細菌性病害發生。2.近段時間,受到連陰雨天影響,棚內相對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棚溫過低,從而誘發了該病的發生。3.有些菇農在料袋進棚前,未對棚室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從而有害細菌在遇到適宜環境條件下,侵害了菌袋。
建議菇農綜合預防該病發生,1.注意菌袋進棚前,對菇棚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降低棚內的有害菌數量�?捎蒙疫M行地面處理,100斤/畝。也可通過藥劑熏蒸的方法,如用百速煙劑,500克/畝,閉棚熏蒸時間在8—10小時。2.調控棚內環境。采取夜間放風的措施,加大通風量,滿足平菇出菇需要。白天為菇棚創造散射光的環境即可,菇棚棚面可采用放“花簾”措施。3.藥劑防治:可噴施農用鏈霉素5毫升+50毫升綠風95+綠芬威1號17克,既能防治細菌病害發生,又能促進下茬菇來潮,5天1次,連噴2次。
平菇出菇階段,易被有害細菌侵染,故而常發生軟腐病、斑點病等細菌性病害。12月13日,記者在壽光市田柳鎮朱家崖村的部分菇棚內看到,一些采收過頭茬平菇的菌袋兩頭出現了暗褐色水爛,導致二茬菇出菇困難。
記者分析認為,該種情況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軟腐病。平菇軟腐病發生時,菌絲退化,料袋表面色澤發暗、變軟、水爛,伴有臭味。概括他們棚內發病原因:1.平菇采收后,在料袋表面形成傷口較多,為有害細菌侵染料袋創造了“通道”,又加之部分菇農為了促進下茬菇來潮,而加大了噴水,造成料袋兩頭濕度過大,或有水滴,也利于細菌性病害發生。2.近段時間,受到連陰雨天影響,棚內相對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棚溫過低,從而誘發了該病的發生。3.有些菇農在料袋進棚前,未對棚室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從而有害細菌在遇到適宜環境條件下,侵害了菌袋。
建議菇農綜合預防該病發生,1.注意菌袋進棚前,對菇棚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降低棚內的有害菌數量�?捎蒙疫M行地面處理,100斤/畝。也可通過藥劑熏蒸的方法,如用百速煙劑,500克/畝,閉棚熏蒸時間在8—10小時。2.調控棚內環境。采取夜間放風的措施,加大通風量,滿足平菇出菇需要。白天為菇棚創造散射光的環境即可,菇棚棚面可采用放“花簾”措施。3.藥劑防治:可噴施農用鏈霉素5毫升+50毫升綠風95+綠芬威1號17克,既能防治細菌病害發生,又能促進下茬菇來潮,5天1次,連噴2次。
在平菇的菌蓋、菌柄出現的鐵銹色或暗褐色斑點稱為平菇銹斑病。此病是平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容易發生的一種細菌性病害。引起該病發生的病原菌是一種自然界分布極廣的假單孢桿菌。發病初期,病斑只有針尖狀大小,色澤也淺,一般不影響商品價值。發病加重后,病斑迅速增大,色澤也不斷加深,常以橢圓形或梭形出現,或相互連接形成不規則的大型斑塊,在斑塊周圍伴有銹黃色變色區域。菇床嚴重感染此病時,子實體一片焦黃,導致淺色菇變成黃色菇,深色菇轉為醬色菇。銹斑病輕度危害時,對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雖有影響,但不構成威脅,危害加重后,不僅會造成子實體死亡,還會影響下茬菇的正常生長,并能引起其他病害和蟲害的交叉感染。受銹斑病危害過的子實體,干巴收縮,色澤差,商品價值低。嚴重受害的病菇,菌褶扭曲,菌褶內多夾附著未能完全釋放出的孢子粉末,菌蓋也會因病斑的直接凹陷而起皺開裂,失去商品價值。平菇銹斑病在溫度高、通風不良、噴水過多、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55時,該病蔓延快,危害也嚴重。
預防措施:如果發生銹斑病,應加強通風,降低相對濕度。藥物防治可用5%的石灰澄清液,1:600倍的漂白粉液,500—800倍安索殺菌劑水溶液,每毫升含120單位的土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或氯霉素液,或用3份漂白粉與1份純堿混合物配成05%的混合液進行噴灑。若平菇受害已經死亡,或菇床上染病嚴重,則要及時摘除菇床上的全部子實體,刮去發黃老化染病的表層菌絲,將床面清理干凈,稍加風干后,再向菇床上撒薄薄的一層石灰粉或少量漂白粉,以降低菇床上病菌基數,防止轉茬后銹斑病的再度發生
在平菇的菌蓋、菌柄出現的鐵銹色或暗褐色斑點稱為平菇銹斑病。此病是平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容易發生的一種細菌性病害。引起該病發生的病原菌是一種自然界分布極廣的假單孢桿菌。發病初期,病斑只有針尖狀大小,色澤也淺,一般不影響商品價值。發病加重后,病斑迅速增大,色澤也不斷加深,常以橢圓形或梭形出現,或相互連接形成不規則的大型斑塊,在斑塊周圍伴有銹黃色變色區域。菇床嚴重感染此病時,子實體一片焦黃,導致淺色菇變成黃色菇,深色菇轉為醬色菇。銹斑病輕度危害時,對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雖有影響,但不構成威脅,危害加重后,不僅會造成子實體死亡,還會影響下茬菇的正常生長,并能引起其他病害和蟲害的交叉感染。受銹斑病危害過的子實體,干巴收縮,色澤差,商品價值低。嚴重受害的病菇,菌褶扭曲,菌褶內多夾附著未能完全釋放出的孢子粉末,菌蓋也會因病斑的逐漸凹陷而起皺開裂,失去商品價值。平菇銹斑病在溫度高、通風不良、噴水過多、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5%時,該病蔓延快,危害也嚴重。
預防措施:如果發生銹斑病,應加強通風,降低相對濕度。藥物防治可用5%的石灰澄清液,1:600倍的漂白粉液,500-800倍安索殺菌劑水溶液,每毫升含120單位的土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或氯霉素液,或用3份漂白粉與l份純堿的混合物配成0.5%的混合液進行噴灑。若平菇受害已經死亡,或菇床上染病嚴重,則要及時摘除菇床上的全部子實體,刮去發黃老化染病的表層菌絲,將床面清理干凈,稍加風干后,再向菇床上撒薄薄的一層石灰粉或少量漂白粉,以降低菇床上病菌基數,防止轉茬后銹斑病的再度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