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種食用菌生長時對營養物質的要求,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營養基質,供菌絲生長發膏。把這種營養物質叫培養基。它如同農作物需要土壤、肥料,動物需要飼料一樣。
(一)培養基種類 目前,人們采用的培養基相當多,種類各不相同。不論哪種培養基都有共同特點:一般都含有水分、碳源、氮源、無機鹽以及生長因素等。水分是食用菌的組成成分,食用菌在生理活動中,需要在有水的情況下進行。 碳源是構成細胞物質的主要元素,也是食用菌生長發膏所需能量來源。碳源的主要原料是糖類、淀粉、纖維素物質。代表物質是葡萄糖、蔗糖、玉米粉、麩皮、米糠、鋸木、棉籽殼等。 氮源是食用菌細胞質和細胞核中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的基本物質。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這些物質。氮源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胨、尿素、硫酸銀、含有氮素的物質有玉米、棉籽殼。 培養基中的無機鹽雖用量不多;但不可缺少。它主要是酶類的組成成分,調節各種生命代謝活動。如磷酸二氫鉀、硫酸鎂。 生長因素需要量很少,是培養基中的特殊營養物質,它是維持食用菌正常生長所不可缺少的生長因素。如馬鈴薯、 麩皮、米糠等都含有豐富的生長因素,維生素也屬此類。 根據營養物質的來源,黃年來等同志進行了細致的分類,把所有培養基分成三大類: 1.天然培養基:它是利用天然的有機物配制而成的培養基。這種培養基來源廣,成本低,很適合實胨生產。特別具備營養豐富、制備方便、經濟實用等優點。但他學成分不能定量,每批成分也不穩定,因此不宜用來進行精確的科學實驗。 常用的天然培養基,有馬鈴薯培養基、麥芽汁培養基、杏汁培養基、蘋果培養基、麥芽培養基、堆肥培養基等。 2.半合成培養基:在天然培養基中,適當增加無機鹽 類,或在合成培養基中添加少量別的有機物,成為半合成培養基,介于天然培養基和合成培養基之間。主要目的是促進菌絲生長發膏。 3.合成培養基:用化學成分已知的有機物或無機物配制而成的培養基。由于各種化學成分已經清楚,容易控制, 所以適合某些定性和定量研究。
(二)食用菌母種分高用培養基的制作 食用菌的母種就是從孢子分離培養或組織分高培養獲得的菌絲體。一般常在瓊脂培養基上培養。 1.馬鈴薯——蔗糖——球脂培養基(PDA): 馬鈴薯煮汁 1000毫升 蔗糖 20克 瓊脂 20克 PH值 5.5~6.0 制法:先將新鮮無病害的馬鈴薯洗凈,去皮后切成小薄片,稱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鐘后過濾,其濾汁為馬鈴薯煮汁。然后加瓊脂和蔗糖煮溶,后補足水分至1000毫升,裝管(瓶)滅菌備用。 一般食用菌母種的分離和培養都適合此培養基。 2.葡萄糖——麥芽膏——酵母膏培養基(GMY): 麥芽膏 10克 葡萄糖 11克 酵母膏 4克 瓊脂 18克 水 加至1000毫升 PH值 自然 麥芽膏可用麥芽汁代替,10克麥芽膏可用18克勃力克司濃度的麥芽汁600毫升代替。 3.黃豆餅粉培養基: 黃豆餅粉 40克 葡萄糖或蔗糖 20克 瓊脂 18克 水 1000毫升 PH值 自然 制法:稱黃豆餅粉40克用清水調成糊狀,再加水1000 毫升,煮沸后30分鐘,過濾,用熱水補足1000毫升,加入瓊脂蔗糖溶化即可分裝試管。 4.玉米粉培養基: 玉米粉 30克 蛋白胨 20克 蔗糖 20克 瓊脂 18克 水 1000毫升 pH值 自然 5.木汁麥麩(米糠)培養基: 麥麩(米糠) 100克 硫酸鐵 1克 蔗糖 20克 瓊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pH值 5~6 制法:將木屑用雙層紗布包嚴煮沸20分鐘取出木屑包,補足1000毫升水,加入瓊脂、糖等拌勻溶化即可。 6.麥粒培養基: 小麥粒 200克 糖 5克 碳酸鈣 15克 水 500毫升 PH值 自然 制法:取小麥200克洗凈,置鍋中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鐘,加入其他成分,煮5分鐘,用紗布過濾,水汁分 裝至試管的 1/3長度為好。 7.杏汁培養基(適合樸菇子實體的發生): 干杏 25克 瓊脂 15—30克 水 1000毫升 PH值 自然 8.胡蘿卜培養基(代替馬鈴薯): 胡蘿卜 100克 糖 18~25克 瓊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9.蘋果培養基(適于草菇生長): 蘋果(壓碎) 100克 蛋白胨 2克 蔗糖 20克 瓊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10.高粱培養基(特別適于平菇類生長): 高粱粉 30克 瓊脂 10克 水 1000毫升 11.糞汁培養基(供篩選蘑菇菌種): 馬廄肥 150克 玉米粉(取湯) 30克 瓊脂 20~30克 水 1000毫升 12.酸性培養基(供分離菌種及培養猴頭菌): 馬鈴薯(去皮) 200~250克 糖 20克 瓊脂 25克 檸檬酸 1%~5%(滅菌后加人) 水 1000毫升
(三)原種和栽培種培養料的制備 原種是由母種繁殖而來,進而制成栽培種,用于播種、生產。 1.糞草培養基(適于制作蘑菇菌種): 糞草(糞:草=6:4、堆積發酵15~20天) 90斤 米糠或麩皮 8斤 碳酸鈣 1斤 糖 1斤 水 適量 2.麥粒培養基(適于制作蘑菇、鳳尾菇、毛木耳菌種): 浸濕蒸透的麥粒 88% 木屑 10% 石膏 2% 水 50%一60% 3.木屑米糠培養基(適宜各種木生食用菌的制作): 闊葉樹木屑 70%~80% 米糠或麩皮 20%~28% 碳酸鈣 1% 蔗糖 1% 石膏 1% 水 調至適量 4.棉皮培養基(平菇、鳳尾菇戶) 棉籽殼 99% 石膏粉 1% 5.玉米芯培養基: 玉米芯 99% 石膏粉 1% 6.稻草培養基: 稻草 94% 麩皮 5% 石膏 1% 蔗糖 1% 7.棉皮木屑培養基: 棉皮 78% 木屑 20% 蔗糖 1% 石膏 1% 水料比為 1.2~1.3:1 8.羊屎培養基(蘑菇): 在侵漉屎中,加入1%~3%碳酸鈣或1%石灰。 9.玉米稈粉培養基: 玉米稈 78% 麩皮 21% 石膏 1%
(四)棉塞、牛皮紙蓋、衛生紙氣塞的制作 根據所栽培的品種選擇適宜培養基,然后即可將培養基分裝。 分裝是指瓊脂培養基分裝和原種、栽培種分裝。 裝好培養基的試管、三角瓶或菌種瓶,應立即塞上大小適合的棉塞,以防雜菌侵入培養基。所用的棉花、以白色長絨的不脫脂棉花為理想。也可用人造塑料海綿代替棉花作瓶塞,效果很好。棉塞表面要光滑,松緊度要適當。溫差變化比較大的地方,棉塞要塞緊一些。 制作棉花塞時,先把棉花鋪開,撕成5~6厘米寬的長條,用手握緊,粗度適當,棉塞要稍緊密,塞入后也不能起皺成溝。否則容易掉落,雜菌也容易跑進培養基。 塞好棉塞的空試管,可用烘干箱加熱到15℃左右,干熱滅菌1小時后備用。 菌種瓶棉塞和試管相同,只是粗細之別。 另外,缺少棉花的地方,可用雙層牛皮紙中間加一層棉花作瓶塞。 還可用耐高溫塑料紙作瓶塞。目前有些地方的菌種瓶是塑料紙中間打一小孔用膠布封嚴,接種時只要按操作把菌種放入小孔的辦法,也可采用。 母種試管口用衛生紙作透氣塞。裝好培養基后,試管口擦干凈,把衛生紙(普通或高級均可),卷成同試管口一樣粗細的筒,剪成5厘米長的小段,每段塞入試管內3厘米,外留2厘米,再扎成捆,用牛皮紙包嚴、滅菌。接種后還可用塑料膠布將試管口與衛生紙聯封。培養按常規辦法。 原種瓶或栽培種瓶用衛生紙作通氣寨時,先按一定配方裝滿瓶后,洗凈瓶內外壁,把衛生紙剪成5厘米寬條幅,每條卷成同瓶口一樣大小的簡,塞入瓶內3厘米,外留2厘米;滅菌后接種、培養。 塑料袋制種時,若用"兩頭"接種,裝料后扎緊兩頭,然后將衛生紙剪成3厘米長、1厘米粗的小卷,用牛皮紙包 嚴同塑料袋一起裝鍋滅菌,再放入接種箱消毒,操作時將袋口解開,接入菌種,再將衛生紙小卷夾在袋口中間,用線繩或皮筋扎緊即成。接種完畢后,按常規放入培養室管理。 用塑料袋生料栽培食用菌時,兩頭可用衛生紙作通氣塞。 通過我們多次試驗,衛生紙作透氣塞,不會像棉花那樣濕塞,避免了因濕塞而引起雜菌污染;衛生紙通氣性能好、吸水性強、雜菌少,蒸發到瓶口的水珠不易積于料面;以往我們用棉花、塑料環,成本高,工序多,用衛生紙可大大降低成本。
(五)培養基的滅菌 按上述培養基裝好后就要立即進行滅菌;將其中的雜菌殺死,然后才能接入我們所需要的純菌種,進行培養。 不論是母種分離時用的斜面培養基,還是原種、栽培種瓶培養基或聚丙烯塑料袋培養基,一般都采用熱力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若是斜面試管培養基。應先用牛皮紙扎成捆,標明棉塞為上端部分,然后豎直放入高壓鍋內,進行滅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壓力下維持30分鐘,即可達到滅菌目的。開鍋取試管時,趁熱放成斜面。經試驗若無雜菌,可用。若有雜菌時,重新滅菌。 滅菌材料如是原種和栽培種,應在15公斤/平方厘米壓力保持60~90分鐘。這樣才能達到滅菌目的。達到所規 定的時間后,應停火并逐漸排去蒸汽。待壓力表的指針回復零位時,再把消毒鍋的螺栓旋開,打開蓋子,取出瓶子。停火排汽時必須注意,排汽閥不能一下子放大,只有一點一點開,讓壓力表慢慢地回復到原位,然后再揭鍋蓋。如果排汽過猛,鍋內壓力急速下降,則會造成棉塞脫落和玻璃容器破損。 常壓蒸汽滅菌法:如沒有具備高壓鍋,可用土蒸鍋或蒸籠進行。在常壓的條件下,以 100℃的溫度持續6-8小時,以殺死培養料中的各種雜菌。也可常壓間歇滅菌3次。可先蒸1小時,然后隔24小時又如法蒸1次,連續3次,就可達到滅菌目的。 培養基的滅菌效果要經常檢驗,是否滅菌徹底:一般情況下,滅菌后的培養基最好應放在要培養的溫度下,空白培養1周,可檢查滅菌效果。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培養基沒發生任何變化,說明滅菌效果良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