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視3·15晚會揭露了一起關于”保水蝦仁“的行業亂象,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此次曝光事件不僅揭示了部分商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的違規操作,更引發了公眾對于食品安全和健康風險的擔憂。
一、曝光事件核心問題
1、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保水蝦仁,即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保水劑(食品水分保持劑,常用復合磷酸鹽)的蝦仁。
保水劑能在加工時保持蝦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長保質期,但是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相關法規標準的要求,GB 2760-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冷凍水產品中磷酸鹽的最大使用量為5.0g/kg。
但曝光某企業添加量高達千分之三十(30g/kg),導致磷酸鹽含量超標。

2、包冰增重
除了超量添加保水劑外,部分商家還通過包冰增重的方式進一步增加蝦仁的重量,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實際得到的蝦仁重量遠低于標注重量,屬于”食品欺詐“范疇,嚴重違背了消費者的期望和權益。
3、虛假宣傳
產品標簽信息不真實,且在銷售過程中宣稱其蝦仁為“零添加”“零保水劑”,這種虛假宣傳不僅誤導了消費者,更加劇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二、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1、加強內部管理
企業應建立健全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確保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相關標準和法規要求。
2、規范生產流程
嚴格按照生產流程進行操作,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
3、強化員工培訓
定期對員工進行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質量意識。
4、加強產品檢測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產品檢測機制,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進行嚴格檢測,
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相關標準。
對于食品添加劑、污染物等指標,企業可以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產品檢測,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公信力。
5、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一是應建立內部舉報制度,設立舉報渠道,有效防范和及時糾正企業內部的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建立暢通的投訴舉報渠道,鼓勵消費者積極舉報企業違規行為。
最后,企業應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加強合作與交流,持續改進和創新產品技術,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一環。只有企業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