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核前
(一)資料準備
1、確保體系文件完整準確并歸檔
質量管理體系(ISO 9001)方面,質量管理手冊需涵蓋質量方針、目標及各部門職責分工,程序文件要對文件控制、記錄控制、內部審核等關鍵流程做出明確規定,作業指導書要詳細指導一線員工操作。
環境管理體系(ISO 14001)文件中,環境手冊應明確環境方針、目標與指標,程序文件要包含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法律法規獲取等內容。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 45001)文件,職業健康安全手冊要有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程序文件需涉及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等。
所有文件按體系標準分類歸檔,建立清晰索引,方便快速查閱。
2、梳理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資料
內部審核資料包括審核年度計劃,明確審核頻次、范圍;
審核實施計劃,具體到每次審核的時間、部門、審核條款;
檢查表,依據標準條款設計,用于現場審核記錄;
不符合報告,詳細記錄發現的問題、不符合條款及責任部門;
整改措施及驗證記錄,跟蹤問題整改情況。
管理評審資料有管理評審計劃,確定評審時間、參與人員;
管理評審輸入資料,如內部審核結果、客戶反饋、目標指標完成情況等;
管理評審報告,總結評審結論、改進措施及責任人和期限。
(二)人員培訓
1、組織全員體系知識培訓
制作涵蓋三大體系標準基礎內容的培訓課件,講解各體系核心條款,如質量管理體系中顧客導向流程、環境管理體系中污染預防理念、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風險管控方法。
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確保全體員工參與,培訓后進行簡單考核,確保員工掌握基本體系知識,理解企業推行體系的意義。
2、針對性培訓關鍵受訪人員
針對部門主管,培訓如何闡述本部門在體系中的職責履行情況、目標完成進度及改進措施。
對關鍵崗位員工,如質檢員、安全員、環境監測員等,培訓其崗位操作流程與體系標準的對應關系,如何正確記錄工作數據等。
進行模擬審核訪談,讓他們熟悉審核員提問方式,提升回答問題的準確性與流暢度。
(三)現場準備
1、全面清理整頓工作區域
生產現場做到設備清潔、物料擺放整齊,設置明顯區域標識區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辦公場所文件資料整理有序,桌面整潔。
倉庫物品按類別、批次存放,有清晰的庫存標識卡,通道保持暢通,符合 5S 管理要求,展現良好的工作秩序。
2、檢查安全設施與通道
職業健康安全方面,檢查消防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內,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正常工作,安全出口是否暢通無阻。
特種設備操作人員證件齊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并有記錄。在危險區域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如高溫、高壓、有毒有害區域。
3、張貼體系宣傳標識
在企業入口、生產車間、辦公區域等顯著位置張貼體系宣傳標語,如 “質量是企業生命,環境是社會責任,安全是員工福祉”,懸掛體系方針目標展板,設置體系宣傳欄,展示內部審核結果、優秀案例等,營造濃厚的體系運行氛圍。
二、審核中
(一)陪同與溝通
1、安排熟悉體系人員陪同
挑選各部門對體系文件和實際運行情況非常熟悉的骨干員工作為陪同人員,他們要了解部門工作流程細節,能迅速找到審核所需資料,準確解答審核員關于本部門工作與體系關聯的問題,為審核員提供高效引導。
2、保持良好溝通配合審核
陪同人員積極與審核員交流,主動介紹企業在體系運行中的特色做法和改進亮點。
當審核員提出文件查閱、人員訪談等需求時,及時協調相關人員和資源。
若審核員對某項工作存在疑問,以客觀、專業的態度解釋說明,避免推諉責任或模糊回應。
(二)證據提供
1、及時準確提供證據材料
按照審核員要求,快速從已整理歸檔的資料中找出對應的文件記錄。
例如審核員查看采購合同評審記錄,能立即定位到相關文件夾并提供完整的評審表單,包括參與評審人員簽字、評審意見及結論,證明企業按體系要求對采購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2、高效處理臨時證據需求
若審核員臨時提出補充證據要求,如查看某批次產品檢驗原始數據、近期環境監測報告等,陪同人員迅速協調相關部門,安排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收集整理并提交給審核員,展現企業內部響應速度和執行力。
(三)問題應對
1、虛心接受記錄不符合項
審核員指出不符合項時,陪同人員認真傾聽,詳細記錄不符合描述、涉及條款、發生地點等關鍵信息,不要急于反駁。
例如審核員發現某設備維護記錄填寫不完整,陪同人員應記錄清楚設備編號、缺失記錄項目等內容,并與審核員確認無誤。
2、當場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對于輕微不符合項,陪同人員當場與相關責任人員溝通,分析原因,如因員工疏忽導致記錄填寫不完整,可立即安排人員補充完善,并制定后續加強培訓和監督的措施。
對于較復雜不符合項,記錄問題后承諾在規定時間內制定詳細整改方案,并向審核員說明企業對待問題嚴肅整改的態度。
三、審核后
(一)不符合項整改
1、制定詳細整改計劃
針對每個不符合項,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例如某質量問題不符合項,責任部門為生產部,責任人是生產主管。
確定整改期限,簡單問題 1 周內完成,復雜問題 1 - 2 個月內完成。
制定具體整改措施,如針對文件控制不符合項,完善文件收發登記流程,明確專人負責文件歸檔。
2、認真實施跟蹤整改效果
責任部門按整改計劃嚴格執行,如生產部針對設備維護記錄問題,組織員工培訓設備維護記錄填寫規范,每天安排專人檢查記錄填寫情況。
整改過程中,定期向企業管理層匯報進展。
整改完成后,通過內部復查、抽樣驗證等方式,確認不符合項已得到有效整改,相關體系要求已落實到位。
(二)結果跟蹤與反饋
1、溝通認證機構關注結果
認證審核結束后,主動與認證機構保持聯系,了解審核報告編寫進度、審核結果審批流程等信息。
在規定時間內未收到結果時,及時詢問,確保能第一時間知曉企業是否通過認證。
2、總結匯報審核與整改情況
向企業管理層提交詳細的審核與整改總結報告,內容包括審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整改措施實施情況、整改效果驗證結果等。
同時,將總結報告傳達給全體員工,讓員工了解企業在體系建設方面的成果與不足,促進全員參與體系持續改進。
(三)體系持續改進
1、完善體系文件與流程
根據審核中暴露的問題,對體系文件進行修訂。
如發現質量控制流程存在漏洞,對相應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進行優化,明確操作步驟、責任分工和監督機制,確保體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長效改進機制
定期開展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內部審核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管理評審每年進行一次。
設立體系改進獎勵制度,對提出有效改進建議、推動體系優化的部門或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激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體系改進,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四、結語
企業三大體系認證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在認證過程中,審核前精心籌備,從資料、人員到現場全方位準備;
審核中積極配合,妥善應對各類情況;
審核后認真整改并持續優化體系,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扣。
只有嚴格遵循這些注意事項,企業才能順利通過認證,更重要的是,借助認證的契機,將三大體系深度融入日常運營,實現質量提升、環境友好與職業健康安全保障的協同發展,為企業的長遠穩健發展筑牢堅實根基。